近日,菲律宾船员在仁爱礁挑衅中国海警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画面中,菲律宾船员高举上膛的枪支,一边挥舞着镰刀,一边将不明液体泼洒,试图阻挠拖船的作业。如此挑衅的举动,显然是在中国面前公然挑战国际执法秩序。央视罕见地公开了这段现场视频,视频中的中国海警展现出强大的应急反应,仅仅6分钟,就成功将侵权船只拖离现场,整个过程迅速、果断,并且克制,展现了高效的执法能力。
8月1日,央视首次对外公开了中国海警如何处理菲律宾船只侵权的完整现场视频。这是一次罕见的官方披露,视频中一名中国海警队员在枪口下高喊“来来来,冲我来”,不禁让观众为其捏了一把汗,担心菲律宾船员会因一时冲动开枪。通过这段视频,不仅揭示了仁爱礁的对峙实情,还清楚展示了菲律宾方面的挑衅行为:非法进入中国海域,并带有显然用于对抗的器材,如上膛枪支、割缆镰刀和不明液体,这些行为表明,菲律宾早已超越了民间活动的范畴,直接挑战中国海警的执法权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警在整个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当菲律宾船员试图割断拖缆、挥舞武器,甚至制造肢体对抗时,中国海警迅速行动,在不到6分钟的时间内成功将侵权船只拖离,避免了人员伤亡,也没有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这一快速处置反映了中国海警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高度应急能力,也再次强调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坚决态度——我们不缺乏应对准备,但始终保持理性和克制。
展开剩余77%央视的这次披露,并非偶然,它选择在菲律宾频繁挑战中国底线的背景下公开,显然是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面对挑衅,中国不再沉默,不再模糊。仁爱礁事件并非孤立,菲律宾近年来在美国和日本的支持下,一直在频繁派遣补给船、海警船甚至渔船进入中国南海岛礁海域,特别是在仁爱礁问题上多次制造摩擦。
仁爱礁,最早由中国命名为“仁爱暗沙”,位于中国南沙群岛范围内。自1999年起,菲律宾便将一艘军舰“马德雷山号”故意搁浅在此,声称是技术故障,实则是在此非法“坐滩”占领。之后,菲律宾多次试图加固这艘军舰,使其成为永久性的军事存在。近年来,菲律宾以“人道主义补给”为名,频频派出海警船护航,并对这艘坐滩军舰进行施工和维修。然而,每一次所谓的“补给”行动,都伴随着对中国海警的挑衅和测试,包括泼洒液体、割缆、甚至使用武器威胁中国执法人员。
菲律宾在仁爱礁的行为早已超出了民间活动的范围,几乎成为一种军事化的挑衅。近两年来,菲律宾海警在仁爱礁附近与中国海警发生过多次激烈对峙,甚至一度发生肢体接触。2025年7月,中国外交部对菲律宾的侵权行为提出了严正交涉,但菲方并未收敛。此次央视的视频披露,正是中国对仁爱礁局势的明确回应。这不仅是对菲律宾行为的反击,也表明中国的底线:对于任何挑衅,中国都将依法果断反应。
要了解仁爱礁问题的根本,就要追溯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历史轨迹。菲律宾并没有天生的主权,而是自1963年起,逐步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多个岛礁,并将这些非法行为常态化。据中国官方资料显示,菲律宾自1963年非法侵占西月岛起,先后强占了马欢岛、中业岛、北子岛、南钥岛等多个岛礁。这些行为既没有国际法依据,也没有联合国的承认,却在美日等国的默许下,逐步得到巩固。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发起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试图借助国际仲裁机制为其非法行为提供“合法化”依据。尽管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该裁决,菲律宾依然利用这一裁决大肆渲染所谓的“胜诉”结果,试图混淆国际视听。
从法律角度来看,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毫无合法性可言;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不仅有文献依据,还有长期以来的渔业活动、地图和行政管辖证据。然而,菲律宾通过持续“蚕食”策略,逐步将“先侵占、后既成”的模式实施。而仁爱礁正是这种侵占行为的典型案例。
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既因为它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储量,也因其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性。近年来,美国频频拉拢菲律宾、日本、越南等国家,试图在南海构建“反华联盟”,而仁爱礁事件也被作为突破口。中国对仁爱礁的立场非常明确:必须在该出手时出手。否则,退一步将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试探、侵蚀,最终丧失南海的主权。
央视的这次公开披露,实际上是一场舆论战的反击。过去一段时间,西方媒体频繁炒作中国的“咄咄逼人”,却对菲律宾的侵权行为选择性失明。这段视频的公开,让国际社会看清了事实:谁在挑衅,谁在克制,谁在依法执法,清晰可见。中国海警的6分钟行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执法任务,更是对外宣示中国海上执法权威的信号。这不仅是对菲律宾的警告,也是对所有试图在南海搅局的国家的一次强烈信号。
南海局势的复杂,并非中国所为。这一次,央视公开这段现场视频,不是为了加剧对立,而是让世界看清真相。中国始终坚持不主动挑事,但对于任何挑战,中国绝不回避。
发布于:天津市源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